成都楼市第一了!
发布时间:2025-04-29 16:51 浏览次数:次
写在前面:岁月不居,时节如流,转眼又是一年,感谢新旧朋友一年来的支持。本号腊月26开始休刊,正月初八开始更新。忙活了一年,大家都好好休息一下,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,心中有日月,眼里有星光,胸中有丘壑,脚下有坦途,2025年我会继续写好每一篇稿子。
2023年年末,成都新房成交量14.75万套,位居全国第一。二手房成交量21.99万套,位居全国第一,是当之无愧的楼市第一城。
近日,机构披露的数据显示,2024年新房成交量,成都以11.1万套数量位居全国第一,不过同比去年的成交量减少了24.5%。
成都二手房能够突破23万套,刷新历史新高,得益于四季度由一线%。二手房成交19807套,环比、同比均增长。
11月份,成都新房成交11401套,环比上涨56.8%,创下年内新高;二手房成交量达26219套,为2023年4月以来最高值,11月累计成交37620套。
12月份,成都新房成交12625套,继续创年内新高,环比增长10.7%,同比增长24%。二手房成交28563套,创历史新高,环比增长8.9%,同比增长73.1%。
成都却显得尤为特别,因为在2021年中至2022年年末这段时间里,东中部热点城市基本全部开启了调整,但成都依旧如火如荼。
房价方面,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成都新房从2023年11月份开始转向下跌,二手房则从2023年7月份开始下跌。
但9月末一线城市的限购大放松,以及官方出台的各类增量政策,让一线城市的行情大放异彩,而作为新一线城市领头羊的成都,热度也随之起来。
从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来看,10月份在二手房行情带动下,成都的二手房价格止跌上涨,环比上涨了0.4%,成为8个二手房价格上涨的城市之一。不过同比仍下跌8.7%。11月份、12月份二手房价格环比持续上涨。
这种模式之下,一方面房价绝对量相对东部热点城市并不太高,民众的接受度比较高。注意,这里说的是相对,不要钻牛角尖。
目前成都的二手房均价跌至1.7万元/平方米。与厦门的动辄六七万,杭州、南京、苏州的动辄四五万,宁波、东莞的动辄三四万相比,成都房价绝对量虽然也很高,但相比之下,接受度相对好一些。
其他城市的民众,奋力一跳也没有买的指望。成都普通民众努力一下,还是有购房的希望。这是成都楼市耐扛的底层逻辑。
归功于成都近年来的成功宣传,成都近年来名声大噪。再加上四川盆地独特的宜居条件,以及东部城市房价高企的现状,成都过去十年成功收割了一波人口。
七普数据显示,成都过去十年(2010年至2020年)常住人口增量高达581.9万人,增量仅次于深圳、广州,位居全国第三。2021年,在人口增量整体降档换速的背景下,成都依旧增加了24.5万人,位居第二。
2022年全国人口见顶转向的背景下,成都人口增量从2021年的24.5万下降至7.6万。增量的确跳水了,但依旧保持着人口增量。
2023年全国人口加速下降的背景下,成都常住人口增量仍在10万之上,有13.5万增量,位居全国第五。
2024年初,国务院批准《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(2021—2035年)》,明确四川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腹地,全国独此一份,而成都是腹地的中心;
7月,《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提出“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”;
·9月15日,官方宣布“将引导资金、技术、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、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”,成都毋庸置疑是“关键产业备份”主力;
·9月27日,国务院批复《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21—2035年)》,成都城市定位「升格」——从“区域经济中心、科技中心”升级为“西部经济中心、西部科技创新中心”,同时新增“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”定位。
据中国房地产报披露,10月份成都有项目的优惠力度仍旧比较大,也是购房者持续进场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截至记者到访当天,新希望长麟府在售房源还有2套建筑面积约143平方米和20多套建筑面积约133平方米的户型。置业顾问告诉记者,建筑面积约143平方米的户型最多能享受8个点优惠,建筑面积约133平方米的户型最多能享受10个点优惠。
上璟润府项目推出的则是“折上折”优惠。据该项目置业顾问介绍,现在是一房一价,但项目会先从备案价开始打折,然后针对房源的具体情况,最多再优惠5个点。整体算下来,有接近30个点的优惠。
从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,10月份成都二手房环比虽然上涨了0.4%,但同比下降了8.7%。此外,从贝壳找房披露的成都二手房市场挂牌价来看,一直在降,哪怕10月份也不例外。
当然不能,本号多次强调过,四季度躁动行情是意料之中,毕竟到了年末,一方面政策在追加,另一方面还有房企年末打折冲销量。
国际评级机构惠誉给出的最新预测是,按照中国官方统计数据测算,预计中国新房价格2025年将再下跌5%,与2024年的跌幅大致相当。同时,新房销售料将再下降10%。
未来的房地产市场,会是一个极度碎片化的市场。不仅全国范围内分化严重,区域分化、城市内部分化同样严重。
几个核心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(一线与部分强二线城市),价格在通胀和需求作用下,继续上涨。其他大多数城市,会在人口流失之下,横盘若干年。少部分人口流失严重,产业羸弱的城市,房价白菜化。
远郊区新房去化周期都大于24个月,包括都江堰、大邑、金堂、蒲江、简阳以及广义二圈层的青白江、新津、东部新区,这些区域的共同特征是新房库存较高且流速慢,因此去化周期长。
细化板块来看,万年场、川师、锦江工业园、九里堤、桐梓林、洪河、安靖、红牌楼、锦江生态带、东湖、武侯新城、羊犀、机投、天府总部商务区、外金沙、市中心、廖家湾、中和、怡心湖、世纪大道、茶店子这些板块的去化周期均小于6个月,房价会表现得比较坚挺。
而岷江新城、简阳老城、平乐、大观、五龙山、三岔、贾家、天府生物城、阳光城、永商、国际铁路港、洛带、斑竹林、金堂城区、青白江老城、蒲江寿安、江安、大邑城区、高铁新城、大面、河东新区、蒲江城区、青龙湖、牧马山、青城山、濛阳、柳林、金马、凤凰新城、龙桥等板块均超24个月,尤其是前面几个,去化周期超过100个月,调整压力非常大。
从人口角度来看,过去十年成都虹吸的人口,也大多流向了核心区。新都区十年常住人口增加了79.8万人,郫都区、龙泉驿区、成华区、天府新区、高新区等核心区,增量都在前列。
所以,无论是从去化周期,还是从人口竞争力角度看,成都楼市的安全地带在核心区,需要谨慎的地带在外围区。